孩子青春期叛逆无理,常对父母暴力相向该怎么办?其实青春期孩子的各种过分行为都与父母的教育脱不开关系,要说孩子打父母,也是他们的父母一首造成的,到底是怎样的教育让孩子充满了暴力倾向呢?父母对孩子欠下的债,总有整天会加倍的还回来,再不警醒就晚了!当发现孩子已经出现某些过激行为的苗头时,父母应该怎么做呢?
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很烦,心态没规律,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,他怎么可能会不和家长吵架。其实,他也不愿意这样,只是没经历过,不知道该怎么办,所以才会有种种不正常反应。没事,对他们来说都正常。只要你懂孩子,学会和他们相处,很快就会过去的。
要先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
强烈的独立意识
到了初中以后,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,而是自己单独来做。这时候,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。虽然,孩子年龄还小,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。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。很多做父母的,尤其是母亲,总是怕孩子做不好,处处代劳。这样,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,另一方面,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。
极强的自尊心
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。作为父母,如果还像小学那样,出了问题,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,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,不允许孩子申辩。这样做,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,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。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,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,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,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。
另一方面,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,势必要好好努力,通过学习成绩说话。所以,作为家长,我们要好好引导,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,自信心。
容易受到坏的影响
13岁—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,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,尤其是坏的影响。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,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。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、积极的成长空间。事实上,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,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,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。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优秀老师的指导,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,竞争环境。
同青春期孩子沟通的要点
该放手时放手
13岁,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,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有了很大变化。比如,小学时要父母接送,初中时,孩子不愿意父母接送,因为会觉得很没面子。
专家支招:家长要调整自己心态,孩子进入中学阶段,要求独立意识比较强,父母应该放手。
家长注意沟通方式
孩子进入初中阶段,自我意识不断加强,知道家长和老师说的不一定全部都是对的,所以会表现得比较叛逆,也难以沟通。
天天向上特训学校支招: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。“孩子很多时候抗拒的不是家长的沟通内容,而是家长高高在上的沟通态度。”,沟通的效果不取决于家长到底说了多少,而是取决于孩子听进去了多少。因此,这个阶段的家长一定要少言、慎言、多听、多看。
青春期又可称之为“消极反抗期”。应学会调节情绪,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,多与家人沟通倾诉。家庭和学校应该多积极加以肯定地评价,以鼓励的方式让他对学习和生活更加有信心。